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史济春在全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暨国资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国资企业培训网
2010-02-27
打印

史济春副省长在全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暨国资监管工作
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1月18日)

同志们:

    刚才,振君同志全面总结了2009年全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对今年的国企改革和国资监管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抓好贯彻落实。9家单位进行了书面交流,其中很多好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下面,我就国企业改革和国资监管工作再讲四点意见。

    一、克难攻坚,危中求机,全省国企改革发展和国资监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过去的一年,是我省经济发展极为困难的一年。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省委、省政府果断决策、从容应对,有效遏止了经济增速快速下滑态势,成功实现“保十”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国有企业和国资监管机构紧密围绕“三保两抓一推动”的工作格局,全面落实国家和我省应对危机一揽子计划,全力以赴拓市场,着眼长远抓改革,苦练内功强管理,排忧解难搞服务,统筹协调保稳定,确保了国有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为全省经济企稳回升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省管企业在应对危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支撑和带动作用。可以说,2009年我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成效显著,可圈可点。主要体现在“三个保持”、“三项进展”。“三个保持”:一是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全省国有企业和国资监管机构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危中求机,好的企业取得新发展,一般企业获得新进展,困难企业赢得新机遇,国有经济整体呈现企稳向好态势。省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770.4亿元,同比增长9.3%,高于央企5.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8.4%,高于央企1.3个百分点;上交税金175.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9.2亿元、资产总额3350.3亿元、净资产1204.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5%、32%、22.9%、13%。二是保持了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全省国有企业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提振信心,凝聚力量,不等不靠,自我加压,充分展示了不畏艰难、勇挑重担、甘于奉献、善打硬仗的“新国企”形象。在战危机保增长过程中,一些企业探索、积累了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如河南煤化提出“两调整两提高”、中平能化提出“超七争八”、安钢提出“降本增效,奋力突围保增长”等等,为全省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三是保持了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面对金融危机给企业生产经营、安置就业、职工生活带来的严重冲击,全省国有企业切实履行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统筹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确保职工群众切身利益;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和稳定工作责任制,省管企业没有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群体性上访事件,为企业战危机保增长营造了良好氛围。

    “三项进展”:一是国企改革取得新进展。在深入开展“回头看”、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全省400户企业实施了不同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112户省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基本完成,政企不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开展了规范董事会建设试点工作,外部董事制度首次在省管企业推开。二是战略重组取得新进展。向更大空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推进重组整合,着力加大与央企的合作力度,实施了一大批重点重组项目,企业重组效应逐步显现。河南煤化、中平能化按照“六统一”的要求,有序推进内部深度融合,实现了企业的跨越发展,双双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前80名。河南煤化成为我省首家资产总额和销售收入“双千亿”企业。三是国资监管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进展。成功组建河南国控公司,为国企改革、重组和资本运作搭建了专业化平台。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原则,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省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监管体制进一步理顺。不断创新国资监管方式,监管效能稳步提高,省管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05.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实施,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有关部门和各省辖市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全省国有企业和国资监管机构广大干部职工作出了不懈努力。借此机会,我代表省政府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省国资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二、把握形势,明确思路,进一步增强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的经济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总体判断,今年是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国有经济改革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经济总体趋势继续回升向好,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一是世界经济形势不断好转,国际贸易和投资呈现恢复性增长,为企业出口增长和对外合作提供了更大空间。二是我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实现回升向好,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宽货币、稳信贷”和管理通胀预期的格局逐步确立,激发市场需求和鼓励消费的政策陆续出台,为国有企业提供了有利的宏观经济政策环境。三是我省“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三化”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已进入加速推进阶段,尤其是“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转型升级双千工程”的实施,将给国有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四是我省国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布局结构日趋合理,运营质量稳步提高,为国资国企进一步改革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依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首先,宏观经济环境存在不确定因素。世界经济仍面临诸多潜在风险,国际金融危机没有根本消除,新的资产泡沫和金融风险还在积聚。2009年美国又有124家银行倒闭,相当于2008年的5倍。西方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市场疲软,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国际贸易保护不断升级,贸易壁垒花样增多、案例频发。我国经济运行中新老矛盾相互交织,发展方式粗放、结构性矛盾突出;居民消费不足,经济增长缺乏内生动力,实体经济回升面临较多困难。其次,我省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随着国家加大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控调节,我省产业层次不高、发展方式粗放等深层次矛盾进一步突出,保增长和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双重压力日益增大。沿海发达省市正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周边省份也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奋起赶超,区域竞争形势日益激烈。第三,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企业改革不规范、不彻底、不平衡和不完善,部分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相对滞后,董事会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企业整体素质不高,发展方式粗放、主业不突出、核心竞争力不强;影响企业创新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国资监管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和完善;企业经济上行压力较大,生产经营持续回升的困难和问题较多,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任务不断加大。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们务必要保持清醒头脑,绝不可盲目乐观,绝不能丝毫懈怠,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正确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始终坚持“四个重在”,做好今年和今后的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发展工作。

    一是重在持续,实现国有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远与近相结合,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一主题,既要抓好当前保增长的各项工作,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巩固经济企稳向好态势,又要谋划企业战略发展,突出转型升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为企业科学发展注入“长寿基因”,打造国企“百年老店”。

    二是重在提升,提高国有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坚持大与强相结合,在做大国有经济规模的同时,着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在当前我省国有经济规模不大、中小企业数量较多、国有资本运行质量不高的情况下,不仅要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着力打造具有规模优势的“航母型”企业集团,而且要突出主业发展,强化自主创新,切实加强监管,努力把做大企业规模的过程,转化为提高资产质量和企业素质、提升资产回报率的过程。

    三是重在统筹,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坚持进与退相结合,按照国家和全省经济发展要求,推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进而有为,退而有序,决不能“一退了之”、“一卖了之”。在结构布局上,要强力实施企业战略重组,加快推进优质资产和优质资源,向关键领域、基础行业。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