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整体上市做强做优国有企业
重庆市国资委副主任林军
一、重庆市提出整体上市战略的背景
(一)国有企业整体上市对于国企改革发展意义重大
一是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重点企业活力。国有重点企业上市后,将实现产权多元化,改善经营机制,调动多个利益主体的积极性,促使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并做到权责分明、各司其职、相互制衡、协调运转,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和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企业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步入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轨道。
二是有利于国有资本布局及结构战略性调整。国有重点企业实施整体上市后,可以利用资产证券化的有利条件,整合各种资源,开展并购重组,推动各种经营要素在企业间合理流动,促进优质资源进一步向优质的上市公司集中,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国有上市公司实现做强做大目标。
三是有利于提升国资监管水平。在我们的长期国资监管实践中我们发现:国资监管存在两大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政企不分导致监管过度和越位,把不该管的管起来了,这种情况在计划经济时期常常出现;另一方面,由于国有股权虚置、委托人缺位,使得应该管的没管到,导致产生代理人道德风险,这在市场化进程中比较突出。因此,国资监管的最大难题就是要既不越位,又不缺位。作为监管者,在国际化和市场化进程加快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思考建立何种运行机制,才能保证国有股权的保值增值;建立何种决策机制,才能实现国有资本的有进有退;建立何种治理机制,才能确保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发挥作用;建立何种激励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代理人的积极性;建立何种惩戒机制,才能有效防范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建立何种预决算机制,才能保证企业效益最大化;建立何种职工监督机制,才能切实维护职工利益,调动职工积极性等等。
四是有利于国企和民生的和谐发展。国有重点企业整体上市,不仅能通过市场化融资,帮助国有重点企业解决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还能通过吸收社会广大投资者成为股东,共同分享国有企业快速发展的成果,有利于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重庆市国有重点企业已经具备了整体上市的基本条件
一是组织构架趋于合理。近六年共缩减集团及下属企业500余户。二是资本实力显著增强。资产总额已达到9390亿元,集团户均资产已达276亿元,较2003年分别增长5.3倍和6.3倍。三是资产质量明显改善。较2003年相比,产业集团的资产负债率、金融企业的不良贷款率已分别由83%、37%降至61%、4%;投融资集团始终保持了60%左右的负债率。四是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去年实现利润201亿元,是六年前的25倍。除粮食集团因政策性亏损外,国有集团已全部实现盈利。五是集团的3000余件历史积案、对职工的12亿元“三金两款”拖欠等遗留问题已基本解决。
二、重庆市国企整体上市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市属国有重点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企业整体上市工作小组,企业董事长等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和第一责任人。工作小组定期与市国企上市办和重庆证监局保持沟通联系,如有紧急重大事项,随时沟通汇报,确保上市工作有序推进。
(二)明确目标进度
已列为首批整体上市企业但还未完成上市的水务集团等7户企业力争2010年年底前实现上市。其中市能投集团、重庆商社集团、重庆建工控股公司和重庆信托4户企业应在2009年完成上市前的辅导和材料申报工作。
对未列入首批整体上市的其他市属国有重点企业,除特殊原因外都应实施企业整体上市。重庆化医集团等14户企业作为第二批整体上市重点推进企业,原则上应在2012年前完成上市前相应的辅导和材料申报工作。
(三)实行政策保障
在市政府117号文的政策支持基础上,74号文主要包括了三类实质性的优惠政策。一是产权转让、资产重组、债务重组等有关税费,补缴的2002年前的欠税,以及主城九区土地因改变性质、用途产生的出让金,市级部分由市财政及时安排预算支出作为企业国家资本金注入。二是职工符合再就业“直通车”条件的可办理“直通车”手续,自愿解除劳动关系的,市就业专项资金按规定支付“两金”欠费。三是退休人员、职工住房等社会职能参照破产企业有关政策移交社区,实行社会化管理。
(四)建立绿色通道
对涉及已上市公司的有关信息,承办部门有保密义务,杜绝发生内幕交易等违规行为。重庆证监局也充分发挥沟通协调作用,帮助保持与中国证监会、沪深交易所的良好沟通,使市属国企整体上市工作能得到国家监管机构的大力支持,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五)积极寻求监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专业服务作用
重庆证监局作为重庆国企整体上市领导小组副组长单位,全力提供全过程监管服务。证监会发行部、上市部、上交所、深交所等单位对许多重大问题都积极给予具体到位的支持和帮助。同时,我们要求所有的企业,在启动改制上市工作之始,都必须聘请服务水准值得信任的中介机构提供专业服务。
(六)强化国资委(市国企上市办)在推动国企改制上市工作中的具体工作职责
一是建立工作机制。每季召开一次领导小组成员联席会议,研究部署整体上市工作;每周召开一次上市办成员例会,总结本周工作,研究解决问题,提出下周计划。二是规范工作程序。将企业的整体上市工作梳理为前期准备、整合改制、上市辅导、上市申报、挂牌交易等五个工作阶段,确保有序推进。三是强化激励约束。对市政府列入整体上市计划的企业实行激励与约束,对于成功完成上市目标任务企业的有功人员实行特别奖励。在建立激励机制的同时,强化约束机制。四是加强业务培训。主要通过“以会代训”方式组织整体上市业务培训,培训会上市政府领导讲整体上市的意义、目标、要求。
三、几点工作体会
(一)企业主动是基础
重庆由于地处内陆、半封闭式管理等原因,企业对上市的认识不全面,在观念上存在误区,积极性不高,甚至反对上市,阻碍了工作的推进。因此,很有必要采用宣传、培训等各种合适的措施,让企业全面认识、深刻理解整体上市,转变观念,变“要我上市”的被动为“我要上市”的主动,才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按期推动上市工作进程。
(二)市场牵动是前提
国有企业整体上市,必须借助资本市场的繁荣与健康发展,必须依靠社会中介组织的良好服务。去前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资本市场低迷,整体上市进程也受到相应的影响,企业只能做一些基础工作,等待时机。今年,我国经济率先复苏,资本市场转暖,在交易所,证券机构、审计、评估、法律等中介机构的全力支持配合下,企业的信心也得到增强,积极性得以发挥,整体上市在资本市场的牵引下顺利进行。
(三)政府推动是关键
整体上市不仅对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而且是一项参与主体多、涉及知识广、工作环节多的系统工程。因此在保证运用市场化手段的前提下,市政府有必要倾力推动整体上市,才能更加有效的推动上市步伐。前期,我们以享有重庆汇金之称的渝富公司为平台建立的政府投行模式,以及基础设施领域的八大投模式,都已见证了市政府推动下的市场化运作模式的实际效果。
(四)业务培训是工具
整体上市是一项系统工程,业务培训、技术支持需要贯穿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