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国企整体上市 推动重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国资委主任崔坚: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整体上市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以整体上市为重点的国有资产“证券化”改革,已成为我国经济改革中最具效率、最具推动力的改革领域,谁抓准了这个改革龙头,谁的改革就能够做到真正的深化,这企业也就能从当前的情况下脱颖而出,成为我们重庆的最优秀的、最有代表性的企业
纵观我国经济改革30年的历程,不同时期,总有一个改革领域最具效率、最具推动力和爆发力。上世纪80年代,最具效率的改革是价格改革,突出效应是“价格放开,全盘皆活”,当时我们的沿海地区,特别是广东就是抓住了这个机遇,然后迅速崛起。90年代,是地方财税体制,突出效应是土地及城市资源营运收入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力,上海是典型例子。进入新世纪,金融证券创新改革是最具有效率和推动力的改革,其重点和突出效应是资产证券化战略,就是通过各种改革与创新,从不同途径、不同侧面,不同程度地实现国有资产证券化目标,而其中,整体上市又是模式最成熟、效益最显著的战略举措。我们的证券化改革当中也走过一些弯路,通过这些实践,我们整个社会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整体上市是我们在模式上最成熟、在效益上最突出的战略举措。关于这一点,在重庆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后已经逐步的在全国形成了共识,而且这件事已经通过国务院国资委的反复论证,把它写进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工作要求。
目前,我们已抢占了这一改革先机。其重要标志,一是2006年末,我市在全国率先提出这一改革思路,并将其明确为深化国企改革发展的基本路径,市政府也为此出台了渝府发[2007]117号文件。二是渝府发[2009]74号文件的颁发,更加系统的明确了整体上市的目标、进度、政策保障等,标志着我市这一改革由点到面,已全面铺开。三是最近一段时间,中央电视台、中国证券报、中国经济时报、《嘹望》杂志,以及《上海国资》、《首都国资》、《天津国资》等地方刊物相继报道,我市国有资产的证券化改革,一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和炒作的热点。
(二)推动市属国有重点企业整体上市,可以达到扩大融资、转机建制、监管创新、市场化配置资源、促进国资保值增值等多重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有利于扩大直接融资。我市在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方面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西部也处于落后水平。去年,我市银行新增贷款6700多亿元,直接融资只有约320多亿元,大家对这个融资各有说法,而最保守的说法是直接融资应该占到1/3,我们现在占的比例是1/20,非常非常小。而直接融资中,股权性融资只有几十亿元,那就更小。如果实施整体上市,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直接募集到企业发展所需资金,有效解决企业改革发展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如,中国工商银行在香港通过IPO融资达1249亿港币,在A股市场融资406亿元。几大金融机构一上市,可以这么讲,第一,几乎是一招出手,满盘皆活,整个银行的经营机制问题是得到了很大的解决;第二,整个银行的直接融资,光是中国工商银行一家在香港通过IPO融资达1249亿港币,可见市场对这件事的高度认可,以及对我们银行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的资金作用;第三,几大银行一改革以后为中国的经济注入了活力。
二是有利于推动企业转机建制。通过整体上市,有助于调动多个利益主体的积极性,促使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和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企业步入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轨道。当然今天来讲,我们的市场对于企业的监督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我们要相信,市场的适应能力是最强的,我们肯定会比其他的工作更快的去让市场监督好企业,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我看有一天,凡是买这个企业股票的股民也会自觉的把眼睛死死的盯住企业,看你规不规范,看你有没有能力等等。
三是有利于国有资本的战略调整。实施整体上市,可以利用资产证券化的有利条件,整合各种资源,开展并购重组,推动各种经营要素在企业间合理流动,促进优质资源进一步向优质的上市公司集中,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如,联想集团收购IBM公司个人电脑业务就是通过6亿美元现金加6.5亿美元股票完成的。
四是有利于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通过上市实现“证券化”的过程也是市场发现国有资产价值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可以让国有资产通过市场发现价值,体现到市场上。目前,重庆市属国有重点企业总资产已过9000亿元,所有者权益2400多亿元。如果以40%的资产实现上市,以15倍市盈率计算,则可以融资千亿级,可以带动国有资产整体上实现增值几千亿级。到那一天,重庆的经济实力将大大增强,市政府调控全市经济的空间和能力将会大幅提升。只有通过上市实现“证券化”的这条路径才能真正的发现国有企业的价值。
五是有利于推动国资监管方式创新。仅仅靠单一的国资监管“包打天下”既不现实也不科学,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种监管主体的积极性为国资管理服务,才是现代化国资监管的科学选择和必由之路。国有企业实现上市等资产“证券化”后,国有资产的监管将从原单一的国资委监管进入到“六位一体”的市场化监管环境。即在国资委监管的基础上,引入以证监会为主的监管机构的监管;引入交易所、行业协会等自律机构的约束;引入保荐机构、会师所、律师所等中介机构的督导;引入机构投资者、中小投资者用脚投票的倒逼机制;以及引入媒体的舆论监督。如此一来,“游戏规则”将更广泛、更公平。
(三)国资证券化战略的推进,决定着国企整体改革的成败,决定着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成败,关系到国有经济的整体实力与控制力大小,也关系地方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与发展社会公共事业的能力
可以大胆地预测,未来几年,地方国有资产的营运收入将在地方政府投融资活动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更为重要的主渠道和“钱袋子”。到那时,国有资产的营运效率、估值水平、变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将直接关系一个地方政府的经济调控能力和发展社会公共事业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我们肩负的这一重要历史责任。
(四)国有企业的资产上市这个过程,实际上很大程度解决了让人民共享国有资产这一命题,也是让人民共享国有资产收益的过程,如果是资源类的具有独占性的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如果是非资源类的企业,我们可以通过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来赋予我们的老百姓,这是一个最直接的路径
二、抓住时机,加快市属国有重点企业整体上市步伐
当前,我们迎来了推进国有集团整体上市的难得时机。总体讲,有六大机遇,必须牢牢把握。
一是国发3号文明确支持我市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中国证监会、国务院国资委等国家有关部委也明确表态支持,特别是对国企表态支持。
二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奇帆常务副市长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市级部门也大力支持,为此专门建立了“绿色通道”。
三是股权分置改革后,控股股东、大股东与上市公司的利益一致了,上市公司的市值与控股股东、大股东的利益密切相关,大大激发了企业推进整体上市的内在动力。
四是资本市场逐渐复苏,也为我们创造了介入时机。IPO融资恢复两个月以来,沪深两市已经有21家公司实施了IPO,共募集资金约713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七成。截至9月中旬,上证综合指数和深圳成分指数较去年年底分别增长66.2%和90.9%。9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召开首次创业板发审会,当日既有7家公司上会接受审核,拟融资总额约为22亿元。
五是我市经过首批10户企业集团整体上市的实际操作,为企业集团整体上市工作的全面铺开,在必须创造哪些条件、解决哪些问题、通过哪些环节等都积累了实践经验。目前,重庆钢铁A股、重庆机电股份H股和西南证券借壳上市均已实现,重庆银行、重庆水务上市已进入证监会审批程序,重庆四联已进入上市辅导期,重庆商社、重庆建工、重庆国信、重庆能源的准备工作也有望在近期全面完成。这些过程也是我们最有经验的过程,同时也从实践上给我们上了一课。
六是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我市市属国有重点企业已经具备了整体上市的基本条件。这几年国有企业发展非常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需要上市促进更深刻的变化。我们已经具备很强的能力去解决上市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按照上市公司的规则去打造自己。从总体上看,(1)组织构架趋于合理。近六年共缩减集团及下属企业500余户。(2)资本实力显著增强。资产总额已达到9390亿,集团户均资产已达276亿元,较2003年分别增长5.3倍和6.3倍,规模已由2003年的全国第19位跃升至第4位。(3)资产质量明显改善。较2003年相比,产业集团的资产负债率、金融企业的不良贷款率已分别由83%、37%降至61%、4%;投融资集团始终保持了60%左右的负债率。(4)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去年利润总额达到109亿元,是2003年的12倍。(5)集团的3000余件历史积案、对职工的12亿元“三金两款”拖欠等遗留问题已基本解决。
三、强化措施,全面贯彻落实市政府《指导意见》精神
市政府《指导意见》要求,今明两年,推动水务集团、重庆银行、四联集团、能投集团、重庆商社、重庆建工和重庆信托等7家企业实现上市,其中能源集团、商社集团、建工集团和重庆国信等4家企业应在今年完成上市前的辅导和材料申报工作。我实际了解下来,还有一定差距,但是我们应该按照这个工作目标去推进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在2012年前,推动化医控股、轻纺控股、农垦集团、江北嘴公司、高速集团、水投集团、港务物流集团、交运集团、粮食集团、国际集团、农商行、三峡银行、渝惠集团等13家适宜上市企业集团完成上市辅导和材料申报工作。
同时,《指导意见》对组织领导、政策措施等也作出了具体明确,国企上市办也相应出台了系列配套文件。上市办各成员单位、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大集团必须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在此,我重点强调五点:
(一)要切实加强领导
上市办要严格履行职能,尽快落实上市办成员单位对口联系企业制度,研究完善“企业整体上市工作流程”,分类指导市属国有重点企业的整体上市工作。各大集团必须明确董事长为第一责任人,组建专门机构,落实专职人员;要加强与上市办的联系与沟通,定期报送上市进展情况;要研究制订具体目标、措施和途径,开展多种形式的上市基本知识和资本运作的培训;要遵循市场规律,坚持规范操作。上市是一项很特殊的工作,必须按照程序规范操作。
(二)要合理选择上市层次
简而言之,整体上市就是能够上市的经营性资产全部上市。具体而言,整体上市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对于业务板块不复杂,经营性业务都达到上市条件的企业集团,所有经营性资产都上市。如非经营性业务很少,纳入上市不影响上市条件,不会给上市公司带来明显的负担,也可以将其纳入。二是对产业结构复杂、业务板块多元化的企业集团,可将某几个适宜上市、关联度高的业务板块纳入上市公司。三是在解决好同业竞争问题和规范好关联交易的前提下,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整体上市。即,先将成熟业务板块纳入上市,对暂时不够成熟,风险大,不便估价的业务板块,待成熟并达到上市条件后再逐步注入上市公司。
(三)要妥善处理好关键问题
一是必须合理选定境内或境外上市地,合理选择上市保荐人及中介机构,合理选择IPO或借壳上市,合理圈定上市资产。二是必须选好战略投资者,既要着力于完善股权结构达到上市要求,又要实现与战略投资者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三是必须科学合理确定上市公司股权规模和国有股份的持股比例,既要考虑国有控股的初始股权,又要考虑到上市公开增发带来稀释股份的影响。四是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认真开展资产评估和财务审计,既要全面真实的核实资产数量和价值,又要重点关注资产增值和无形资产的作价问题。五是必须坚决防止国有企业改革和上市中以原始股方式谋取不正当利益等违法犯罪行为。这一点过去的一些企业犯过这样的毛病,处理得非常重。六是必须立足自身积极稳妥地解决各种历史遗留问题,使上市公司轻装前进,成为市场经济的有生力量,既要正确处理资产清晰化、非主业剥离等问题,又要高度重视转制给职工带来的冲击、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要用好用活各项政策
为支持和鼓励企业整体上市,2007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企业改制上市若干政策的意见》(渝府发【2007】117号)。这次《指导意见》出台后,明确提出了行政性收费、能源、税费、资本金、国企职工再就业等5项优惠政策,整体上市的政策环境更加宽松。企业集团要认真研究政策,充分享受政策。
(五)要加大激励约束力度
上市办将对成功完成上市目标任务的企业有功人员实行记功,记功的方式我们正在研究。如果能实现整体上市的目标,我们在座的同志就是国有企业的功臣,就是人民的功臣,我们一定会把为你们记功的事情办好。对未完成任务的有关人员将追究相应责任,对工作不力造成重大贻误的,将追究企业集团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市国资委要将整体上市工作纳入对企业集团领导年度绩效考核体系,与年度薪酬挂钩考核。
《指导意见》为国企整体上市工作提供了更强的组织保障,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和更优惠的政策措施。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创新克难,扎实推进,努力实现国企整体上市的目标任务,为推动重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314”总体部署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