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崔坚同志关于国有企业贯彻落实国发〔2009〕3号文件精神的思考

来源:国资企业培训网
2009-05-15
打印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国资委主任  崔 坚

    《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集成了在重庆走科学发展之路的若干政策、措施、目标和任务,也叠加了重庆国企的重大机遇、挑战、责任和使命。国有集团必须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充当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的骨干。

    一、争分夺秒争取政策落地
    国发[2009]3号文中的145项工作任务中,97项与国企密切相关。“12+10”条黄金政策中,国企直接涉及“9+8”条。政策只是粮票,不可能送货上门。国有集团必须争分夺秒,抓紧把政策转化为项目、转化为资金、转化为生产力。

    (一)政策措施类要快对接、早落地。一是普惠政策,要抓紧享受。如鼓励类产业企业所得税税率税收优惠政策,工业企业享受增殖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等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等。二是特殊政策,要立即对接。如保税港区功能及有关税收政策,关闭破产国有企业(包括中央在渝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问题等政策。三是需具体化的政策,要快速跟进。如对参与老工业基地改造、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项目审核、土地利用、贷款融资、技术开发、市场准入等方面给予支持等政策。四是可能惠及的政策,要创造性争取。如加强产业技术升级、新兴产业培育、节能减排、资源利用保护等方面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技术标准的研制等政策。

    (二)功能项目类要快转化、早实施。一是明确支持的项目,要抓紧实施。如重钢环保搬迁和产品结构升级改造,设立商品期货交割仓库、生猪远期交易市场,水利设施、铁路和城市轨道建设、高速公路等建设项目。二是指向国企但项目不明确的,要抓紧策划具体项目与之对接。如支持重庆发展风力发电和轨道交通配套设备,高水平发展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拓展产业规模和产业链等政策。三是国企现有的项目库,要按照政策新导向和13个“黄金定位”的新要求,抓紧做好适应性调整。

    (三)改革示范类要快争取、早突破。一是工商产业板块。要重点在打造东西部合作示范基地,探索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新机制和新模式,建成中西部发展循环经济的示范区,建设重要商品储备基地和粮食流通体系,构建现代物流基地等上下功夫。二是基础设施投融资板块。要重点在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推进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发行及机制建设,发行用于市政基础建设的项目收益债券等上做文章。三是地方金融板块,要重点围绕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建成全国场外交易市场、保险业创新发展试验区,设立产业投资基金、中外合资产业基金、全国性电子票据交易中心,开展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等出实绩。

    二、乘势做强做优大型企业
    国发[2009]3号文政策千载难逢,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利好频频,金融危机机遇稍纵即逝。国有大型企业集团要充分利用金融危机的周期性特点和国发[2009]3号文带来的政策支撑,顺势启动“五大结构调整”,乘势发展壮大。

    (一)实施组织结构调整,形成与重庆发展战略相匹配的大集团体系。集团越强越优越大,资源配置空间和抗风险能力越强,对重庆经济的带动、贡献就越大。要按照资源、资金、政策向优势企业、关键行业和优秀企业家集中的原则,以深化集团间的重组整合、缩短集团管理链、优化集团内部组织构架为主要抓手,推动组织结构调整。通过三年时间,将市属国有重点企业整合至25户,户均资产达到400亿元以上;集团下属企业缩减在500户左右,并实现体制、机制和资源配置等全面融合。逐步形成以1000亿资产为第一梯、500亿资产为第二梯的金字塔型梯次的国有集团体系。

    (二)实施资本结构调整,形成与国有经济控制力、带动力和影响力相适应的资本新布局。股权结构反映资本的放大能力,决定着资本的话语权,也是推动企业机制转换的重要引擎。要按照有进有退、优化配置的原则,以整体上市、资本金注入、债务处置和国有资本向经济链的关键领域集中、向产业链的关键部位集约、向价值链的高端部位集成为主要抓手,推动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通过三年时间,形成国有资本“逐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点领域集中”,实现在关键领域体现控制力,在重要行业体现影响力,在新兴产业、高端产品体现带动力的新态势;建立起市级国有资本与区县国有资本、央企国有资本、民营和国外(境外)资本有序流动的新机制;实现适宜上市的集团全部上市,使企业集团真正成为具有现代企业特征、具有应对激烈市场竞争能力,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市场主体。

    (三)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以传统产业为基础,高新和新兴产业为龙头的产业新格局。金融危机必然带来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秩序、金融秩序、市场秩序和资源配置格局的重新调整。要按照国有产业与国家产业导向、全市国资战略相匹配的原则,以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引进并购消化吸纳高新技术、发展新兴产业、走出去设立生产研发基地、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企业为主要抓手,推动国有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三年努力,工商产业集团核心指标(包括能耗指标、市场占有率、净资产回报率等)全面进入同行业前列,在全市确立行业龙头优势;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80%以上;工业集团新产品产值占产值的比重达到40%,研发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

    (四)实施运管结构调整,形成与企业战略定位、竞争策略相匹配的运营管理新模式。战略定位决定竞争策略,竞争策略依靠大幅度提高企业的运行管理水平去实现。要按照决策科学、执行有力、监督到位的原则,以清晰集团战略、规范治理结构、建好国企班子、带好国企队伍、完善体制机制为抓手,推动集团运管结构调整。要以加强财务管理为突破口,以强化计算机管理为抓手,实施企业的运行管理流程和质量的再造工程,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通过三年努力,建立起与企业集团战略定位、竞争策略相匹配的运管结构;建立起职工收入与企业经营业绩增长相匹配的增长机制;培育打造一批全国知名乃至世界闻名的企业家队伍,国有企业人才总量快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能力全面提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企业。

    (五)实施监管体制调整,形成与出资人履职、企业市场化经营相适应的新体制新机制。“管而不死,放而不乱”,是出资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要按照《公司法》和《企业国有资产法》的要求,以理顺出资人履职体系、保障企业合法权利为主要抓手,推动监管体制调整。通过三年调整,建立起出资人依法履职、董事会依法决策、监事会依法监督、经理层依法经营、党委政治核心、职代会民主管理的治理机制;建立起从出资人到营运企业责任落实、激励约束到位的工作机制。

    三、充分发挥支撑带动作用
    熙来书记指出:“要重点抓好四件大事,扎实而创造性地贯彻落实3号文件精神。”四件大事与国有集团密切相关。国有集团必须扎实推进有关工作。

    (一)“四下乡”服务“三农”发展。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下乡”。进一步发挥国有投资集团的作用,加快推进区县交通、通讯、水电气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资源要素配置“下乡”。强化金融企业服务“三农”和库区产业的功能;推动企业集团的各种服务网点向区县和乡镇延伸;选派熟悉经济管理、资本运作、招商引资的专门人员到区县挂职、任职和对口帮扶;近期内要深化帮助渝东北、渝东南16个区县园区建设有关工作。三是产业发展布局“下乡”。通过产业并购、基地建设、原材料生产、农用产品下乡等多种方式,推动产业触角向区县延伸,支持区县产业发展。四是吸纳就业服务“下乡”。力争在5年内吸纳10万个农村劳动力就业。

    (二)“四重点”推动开放高地建设。一是发展总部经济。争取中央企业、金融机构来渝设立总部或区域性、专业性总部。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世界排名靠前的外资银行、保险和证券企业来渝设中国区总部、分支机构和功能性服务中心。依托地方企业,形成一批辐射西南乃至全国的经济总部。二是加快保税港区建设。力争年底实现一期封关运行。三是大力发展会展产业。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会展中心,建成重庆开放高地的标志。四是加快“走出去”步伐。建立起国有集团“走出去”的金融支撑、体制机制支撑。

    (三)“四领域”提速基础设施建设。即,提速“一港(重庆港)、两水(水务集团和水投集团)、三路(高速公路、区县际公路和轨道交通)、四区(江北嘴中央商务区、弹子石中央商务区、西永微电园区、危旧房棚户区)”建设。当前,要立即启动八大投资集团对江北嘴、弹子石等片区的开发建设,弥补社会房产开发不足的状况。

    (四)“四措施”着力提升产业层次。一要高层次承接产业转移,二要高效率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淘汰落后产能,三要高标准发展高新产业、新兴产业,四要高质量实施海外对先进企业合作和先进技术收购。当前,要重点抓好化医集团MDI一体化项目、重钢集团整体搬迁项目、西永微电园的普惠电脑项目,以及机电集团等一大批企业集团的海外和市外并购项目等,带动产业提档升级。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