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崔坚同志在西南证券上市庆典仪式上的讲话

来源:国资企业培训网
2009-03-06
打印

在西南证券上市庆典仪式上的讲话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国资委主任 崔坚
(2009年2月26日)

尊敬的奇帆常务副市长,健康副主任,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庆典,我谨代表市国资委,向西南证券公司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莅临庆典仪式的各级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对西南证券重组上市给予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的国家各部委、各有关单位、广大投资者、社会各界及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西南证券是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第九家证券公司。作为唯一一家注册地在重庆的大型综合类券商,西南证券的整体上市大大优化了我市的金融结构,提高了我市金融服务的整体水平,对于优化重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重庆多层次资本市场、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有着重要的意义和良好的推动作用。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成功经验也为其他金融机构做强做大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回想西南证券重组上市的艰辛历程,我们感慨万千。三年前,西南证券债务缠身,濒临破产,危机四起。一旦处理不好,极有可能影响地区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地区金融安全,甚至引发社会问题。在中央政府的亲切关怀和重庆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家宝总理重要批示精神指引下,我们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采取“存续+清理+改革”的方案,对西南证券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重组,切实维护了重庆地区的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采取借壳方式,实现整体上市,创造了资本市场的奇迹。

    一是成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按照国务院批示的重组方案,西南证券不折不扣地完成了13大项要求、共计200余项具体事宜,完成了老股东按5折缩股、弥补净资产缺口、追收股东占用资金、彻底解决担保等重大问题,共计追填资金26.31亿元。使53万名投资者、众多债券人以及老股东的权益得到最大程度保护,形成了参与各方满意的和谐局面。与次同时,大刀阔斧地开展了机构调整、成本控制、业务转型等内部经营管理系列改革。西南证券于2007年6月正式摘掉了风险类券商的帽子。

    二是成功引进战略投资者。西南证券获得了中国建银投资公司11.9亿元新增资金和8.1亿元流动性贷款,中国建投成为中央级战略投资者;同时重庆市政府安排重庆渝富公司对西南证券增资3亿元。西南证券注册资本由此达到23.36亿元,圆满完成了增资扩股。既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又大大扩充了西南证券的资本实力。

    三是成功借壳整体上市。市政府最终确定西南证券借壳长运股份上市,一方面可解除长运股份的退市危机,另一方面又可使西南证券尽快实现上市。顺利完成了长运股份的清壳工作,实现ST长运复牌。2008年9月5日,调整后的西南证券借壳上市方案再次以95%的赞成率顺利通过。按照证监会的要求,成功实现了中国建投与重庆渝富的股权变更。今年1月21日,西南证券借壳长运股份实现整体上市方案获得中国证监会正式核准。

    西南证券能够转危为安、由弱变强,成功跻身我市资产百亿集团行列,并最终登陆A股市场,是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的结果,是中国证监会、中央汇金公司等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亲切关怀、指导和帮助的结果,是重庆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级各主管部门、各兄弟单位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和帮助的结果,也是西南证券全体员工不懈努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国资委,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当前,我们正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全市国资系统正在全力推动组织结构、资本结构、产业结构、运管结构和监管体制等“五大结构调整”。希望西南证券公司将上市作为新的起点,坚定信心,沉着应对困难及挑战,及时把握发展机遇,立足重庆,辐射全国,稳健经营,坚定不移地把西南证券建设成为“资本充足、治理规范、内控严密、运行安全、效益良好的现代大型综合性券商”。一要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建立健全风控体系,坚持合规经营,努力提高各项业务水平。二要灵活审慎,勇于创新,大胆探索一条有效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推动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三要以整体上市为契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人才储备,提高资本实力、资产质量和创新能力,努力缩小与其他优秀券商的差距,在有特色的传统业务基础上,深化多元化证券和金融服务;进一步专注于细分市场,逐步形成多元化金融专业服务的品牌。

    力争到2012年前后,西南证券实现资本运营国际化,成为全国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证券公司,为中国证券市场的繁荣发展、为重庆的经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祝愿西南证券乘着上市的春风,克难攻坚,锐意进取,再创辉煌!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