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国庆阅兵式亮剑,航天科工让世界震惊,让国人振奋。然而,航天科工不仅能够“九天舞动霸王戟”,而且还能巧绘香江水畔紫荆花。
航天科工人曾神秘问过记者一连串类似“开心辞典”的问题:知道香港回归时候在香江水畔的巨大紫荆花出自谁手吗?奥运开幕式上美轮美奂的历史画轴是谁研制的吗?三亚屹立海上的三面观音是谁铸成呢?
你无论怎么想都不会把这些艺术领域的精品和航天科工人联系在一起,但是他们的答案是:都是我们干的。
当我们在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以及即将到来的广州亚运会的安保系统、在汶川、玉树、舟曲的救灾当中出现的系列高科技应急救灾装备等与航天科工联系在一起时,就可以发现,这不是“张飞绣花”闲来无事的副业,而是航天科工人在“天上”几十年耕耘而后在“人间”结出的“仙果”,是军民融合发展道路的自然延伸和应用,也是航天科工“大防务大安全”发展思路的具体体现。
观念大转变 制造“民用导弹”
“坚持军民融合,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已经成为航天科工的重要社会责任之一。近年来,航天科工大力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军民结合产业,民用产业已占据“半壁江山”。航天科工某负责人告诉记者,实施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最大的困难在于扭转观念。当初,很多航天科工人想不明白,“我们是做导弹的,怎么去民用?” “飞机、轮船、卫星等都有军用民用,没听说导弹也可以民用”。三年前,民品市场还在“小、散、差”的峡谷里徘徊,如今,在新一届航天科工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正一步一步豁然开朗。
由航天科工研制的低空慢速小目标探测与拦截系统是我国安保领域急需的防务装备,用于对低空慢速小目标飞行器进行软杀伤性拦截,具有昼夜探测、“绿色”发射、高精度等实用特点,可应用于重要会议、大型集会、重要场所等的安全防卫。这一系统的面试迈出了导弹技术民品化的重要一步,被航天科工人亲切地称为“民用导弹”。此外,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数字单兵系统、大型赛事活动票证查验系统、排爆机器人、移动发电站、电子车牌智能管控系统、无人机、“眼球”监测仪等创意新、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的航天高科技产品,引起了关注。
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总经理许达哲笑着说:大家一直认为不可能生产出来的“民用”导弹我们都生产出来了,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上还有什么障碍是不可克服的呢?
航天安保显身手
2008年8月8日晚,当全球40亿观众分享开幕式“盛宴”时,奥运安保工作人员都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据了解,为了祖国的荣誉和安全,航天科工勇挑千斤重担,担纲了研制奥运安保科技系统的重任。来自该集团20多家单位、千余人组成的研制团队废寝忘食,连续奋战约900个日夜,编写了数万字的系统设计规范,开发了50多万行软件代码,部署了108套指挥系统,集成了2万多台套设备,安装了200多公里长的周界技防和监控系统,快速完成奥运安保科技系统的设计、集成、建设、调试,坚持了精益求精,实现了奥运安保科技工程万无一失。今年,正在平均每天吸引几十万观众的上海世博会和即将召开的广州亚运会的安保系统也都是由航天科工总承建。
汶川玉树舟曲大救援
除了负责大型活动赛事的安保,在抗震救灾中也活跃着航天科工的身影。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大地震发生后,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研制生产的一系统应急救援装备和技术保障团队,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救援中,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应急救援装备再一次发挥出强大作用。灾害对舟曲的通信造成了极大破坏,航天科工一院所属世纪卫星公司星夜部署,迅速派出两名工程师前往舟曲救灾一线,紧急安装、调试、开通卫星应急通信基站。航天科工111厂研制并交付中国科学院的两架无人机前往舟曲灾区执行测绘任务有力支持了舟曲救灾工作;航天科工二院23所研制的安装于甘南州玛曲县的风廓线雷达也为救灾提供了可靠的气象保障,在灾区气象预报中,该雷达连续24小时提供风场数据,受到了气象部门的好评。
专题链接:中央企业第二任期考核优秀企业专题报道——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