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以煤养化 以电蓄煤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胡珺
2012-05-03
打印

    煤炭过剩风险欲来

    煤炭企业敏锐地嗅到了市场供给过剩的信号,尽管高管们的嘴还很“硬”。

  4月17日,在北京2012中国国际煤炭大会上,面对《中国能源报》记者抛出的“结构性过剩担忧”,同煤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郭金刚没有正面回应,只是微笑着说:“所以我们在大力发展煤电和煤化工产业啊。”

  分管煤炭生产的中国神华副总裁翟桂武亦是一脸轻松,“神华有自己的电厂和煤化工,以及稳定的大客户,这对自身的煤炭产量可起到‘蓄水池’的作用,因此并不担心。”

  但即便如此,神华集团依然将严格按照年初制定的生产计划进行。“今年目标产量4亿吨,不会超产。”翟桂武告诉记者。

  而在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周凤起看来,这不过是种本能的“回避”,“煤炭企业不愿看到结构性过剩的境况,但实际上,两三年之内,这种局面就要到来。”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煤炭产销增速双双下滑。一季度全国煤炭生产完成8.38亿吨,累计销售8.28亿吨,同比增长5.8%和5.7%。而在去年一季度,我国煤炭产销量增幅分别为8.3%和6.8%。

  国家发改委4月23日在其官网披露,一季度全国铁路发运煤炭5.94亿吨,同比增长6.1%,比去年同期增幅降了一半还多。

  什么是结构性过剩?中煤协会会长王显政表示,所谓结构性过剩,是指区域性、时段性和品种性过剩。“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我国煤炭市场需求增速回落,煤炭市场在供求平衡、相对宽松中结构性过剩表现明显。”王显政强调,“下半年须防范出现。”

  “三西”煤比重上升

  煤炭重心正加速西移。

  据各省煤炭主管部门统计数据,一季度内蒙古、山西、陕西等三大主产区原煤产量均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分别完成原煤产量2.4亿吨、2.2亿吨和0.9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5.4%、18.5%和10.3%。

  根据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西部煤炭产量将占全国总产量的53%。而就今年一季度数据,仅“三西”产量比重已至44%。

  “三省区原煤产量增幅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煤炭生产重心进一步向‘三西’集中。”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煤炭分析师李廷向本报记者表示。

  对“三西”煤炭生产的倚重,给“三西”煤炭外运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时,由于其他省区煤炭产量增长潜力较小,其所承担的全国煤炭保供压力也越来越大。

  西煤东运的主要通道中,大秦线一季度完成运量1.1亿吨,同比下降1.0%;候月线完成4430万吨,增长仅1.6%。

  作为中国第一大煤运通道,大秦线在不断刷新世界铁路重载运输的最高纪录。4月25日,还在集中修施工期间,该专线仍保持着日均煤炭运送量百万吨以上的新纪录。

  如此这般,铁路仍难“跑过”煤炭。根据内蒙古“十二五”规划,2015年原煤产量10亿吨,但在去年,内蒙古原煤生产已经高达9.9亿吨。两年提前“破壁”毫无悬念。

  与2000年相比,2011年内蒙古煤炭产量增长近10倍,占全国煤炭产量的比重由5.2%快速上升至27.8%,煤炭外运量从不足2000万吨猛增至6亿吨以上。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因铁路运力不足,内蒙古公路煤炭外运量增幅已连续两年超过100%。京藏高速等主要出区公路频繁上演“肠梗阻”,东部沿海地区用煤企业等煤“下锅”时,部分蒙煤却“出不了窝”。

  “内蒙古的煤炭产能宜控制在全国产能的1/4。”内蒙古伊泰集团副总经理翟德元向记者表示。

  旺季连续“反淡”

  “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煤炭市场特征,今年依然有望延续。”在3月底的秦皇岛港春季煤炭交易市场研讨会上,秦皇岛煤炭交易市场总经理李学刚分析认为,今年以来,主要电力企业煤炭库存持续偏高,抑制了沿海地区的动力煤需求,制约着市场动力煤价格上涨。

  尽管自4月5日开始,大秦线已进入为期23天的检修期,致使秦皇岛等重点发运港口的煤炭库存出现明显减少,但由于宏观经济景气不足,下游电厂和煤炭需求企业提前屯煤,市场煤价格上涨乏力。

  4月25日,最新一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仅比上周增加2元/吨。虽连续7周上涨,涨幅却在收窄。

  中电联发布的2012年一季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显示,截至3月底,全国重点电厂电煤库存为7668万吨,可用19天,仅河南、山西、贵州、云南等少数省份在局部时段有少量机组出现缺煤停机。

  犹记去年上半年,贵州省电煤供应矛盾集中爆发,截至6月9日全省电煤库存仅107万吨,电网统调16家火电厂中12家存煤处于警戒线以下。为控制煤炭外流,贵州在一片争议声中,强势出台了高达200元/吨的出省煤炭二次调节基金。

  但在今年4月13日的贵州省工交生产调度会上,贵州经信委副主任李保芳表示,从二季度起暂时取消“软封关”措施,鼓励煤炭企业完成电煤计划后多生产,多外销,“解决煤炭积压问题”。

  经多年的煤炭市场洗礼后,煤炭供需双方开始未雨绸缪,主动适应市场变化。

  亿吨煤炭调入省份山东提出,2012年电煤储备要早储多储,确保迎峰度夏、度冬发电用煤供应,对省内统调电厂下达了高达30天的电煤“库存令”。

  自2009开始,全国煤炭市场呈现明显的“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特征,表明煤电供求已经进入基本平衡,相对宽松的局面。

  钢铁业全面“入冬”

  除电力外,来自钢铁业的声音也显示,作为其上游行业,炼焦煤企业必须注意“御寒”。国内钢铁产业进入全面过剩期。

  4月26日,国家发改委指出,今年一季度我国钢铁产业市场需求不旺,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效益由盈转亏,处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关键时期。在此之前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中钢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长富直指“严冬来了”。

  “我国的钢铁产能已达9亿吨,在数量上继续增长的空间很小。”中钢协副秘书长李新创表示,2011年,我国粗钢产量6.83亿吨,而钢铁“十二五”规划预测的消费峰值不过7.7—8.2亿吨。

  今年一季度,钢铁业实现净利润为负10.34亿元,是本世纪以来的首次全行业亏损,也是全国工业利润降幅最大的行业。

  南京钢铁董事长杨思明说,当前钢铁主业严重亏损,呈现从未有过的三大特点:一是越大的企业亏损愈加严重。已公布一季度业绩预告的大型上市钢铁公司,几乎全线跌落。

  二是多少年来发展势头一直很好、从未亏损过的大型民营钢铁企业,主业也开始亏损。这无疑是个危险的信号。

  三是受投资支撑、以建筑钢材为主的企业,继板材企业之后进入亏损通道。这意味着,随着4万亿计划的红利耗尽,钢铁下游需求再难找到一个新亮点。

  虽然3月随国内钢价由降转升,重点钢铁企业盈利逾20亿元,冲淡了前两月巨亏的影响。但铁矿石价格也在连续回落5个月后,再现上行趋势。目前已突破150美元/吨,较低谷时回升近20美元/吨。

  澳洲第四大铁矿石企业阿特拉斯矿业(Atlas Iron)执行主席大卫. 弗拿兰根(David Flanagan)向本报记者表示,对中国钢铁业依然“很有信心”,并计划继续扩大对中方的出口。自2008年12月出口铁矿石以来,阿特拉斯矿业至今已向中国市场售出超过1000万吨的铁矿石。

  华泰联合证券研究员赵湘鄂认为,这将令钢铁企业的盈利难现根本改善。

  而钢铁市场的影响已经传导至上游炼焦。山西焦化一季度报显示,公司一季度净利润814.07万元,同比大幅下降90.6%;营业收入15.83亿元,同比减少11.87%。公司预计2012年上半年净利润也将大幅下降,并认为焦炭市场低迷、盈利能力下降的局面难有改善。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